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全球动态:许身诗篇,心系黎元杜甫的集大成是怎么形成的(之三)

  • 2023-06-02 05:54:3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许身诗篇,心系黎元

杜甫的集大成是怎么形成的(之三)

( 2023-06-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典引读


(资料图)

叶嘉莹讲授

于家慧、陈学聪整理 张海涛审校

杜甫的诗是写实,写实的诗能够写得这样好,在中国诗的演进之中非常有特色。杜甫以前,很少有人能够这样面对现实,而且有时候是丑陋的、恐怖的现实。

反映现实的诗歌传统

我以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受了汉代女诗人蔡琰的影响,她的《悲愤诗》是五言古诗,写东汉末年的战乱,把血淋淋的现实都写出来了。

除了蔡琰,汉魏六朝的诗人里边,反映现实比较真切的是王粲。王粲有一首《七哀诗》,里边有这样两句,“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也是写东汉末年的战乱。道路上一个饥饿的妇人抱着她的孩子,但是她自己都不能够活,怎么能保存孩子?她就把孩子抛弃在路边。还有“白骨蔽平原”,尸骨盖满了整个野地。

一般说来,南北朝的诗人都写风花雪月,特别是南朝,有一批所谓宫体诗,写诗的人都是贵族。这些诗是淫靡的,没有感情的,除了饮酒宴乐就是妇女。有人说五代的小词不是常常写美女跟爱情吗?就把五代的小词跟宫体诗相比,但这是完全不同的,五代的词是把美女跟爱情结合在一起,里面有一种感情。

我教过的学生作过一篇报告,是关于西方文学理论女性主义批评,西方文学所写的女性都是什么?要不就是白雪公主,美丽的天真的浪漫的,男子所喜爱的。另外一个类型就是巫婆,可怕的凶恶的残忍的。因为都是男人所写的文学,男人眼中的女子就是这两个类型。

那么,中国男子所写的文学之中,妇女也有两种感情。一种是期待,对于所爱的人的等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我痛苦地流着泪,我一定期待他,我一定等待他。还有一种感情就是奉献,“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我奉献我自己,一辈子都追随他,“纵被无情弃”都“不能羞”。词里面是把美女跟爱情结合起来,女子的爱情一个是期待,一个是奉献。我说过中国诗歌里边的男女感情,跟君臣的伦理、感情有相似之处。男女之间,女子永远是等待和奉献。君臣之间,做臣的是等待和奉献,君主不用,臣只有等待;如果用了,那就奉献。女子对男子是如此,臣子对君主是如此,所以当中国男子写女子这两种感情类型的时候,就不自觉地把自己作为一个臣子的感情结合在一起,就使得古代写美女爱情的词,有了深一层的含义。

古代的词写女子的感情,尽管是期待和奉献,但它是把女子当作一个有血肉有感情的人。可是宫体诗不然,它是把女子当作物来写:美人的指甲、美人的头发、美人的手……没有作为人的感情。所以宫体诗我们不讲,它真的是没有生命的诗。

除了宫体诗,南北朝还流行的就是风景山水诗。像谢灵运、谢眺,他们不大写真正血淋淋的现实的人民疾苦。

像陶渊明,对时代有这么多的悲愤和感慨。他生在晋宋之间,一个充满了战乱的时代。陶渊明的诗里有一句血淋淋的现实吗?没有。陶渊明不是向外的,杜甫是。陶渊明虽然不写现实战乱流离的悲苦,但是这种悲苦打进他的内心,他内心的悲慨都是战乱流离的反映。但是不管怎么样,他没有写血淋淋的现实。而初唐的诗继承了齐梁的风气,写风花雪月,对得很工整。一直到杜甫才恢复了建安反映现实的风气。

建安诗歌里面,蔡琰是妇女,大家对她不大重视。很多人把有才的女子称作“才女”,其实有一些男子,对于才女,仍把她当作欣赏的对象。中国古代对于女子是“犬马视之”。“犬马”是所养的动物,所以古人可以把姬妾当作礼物送给朋友,并不尊重女人的感情。高一级的才子欣赏才女,不是把她看成“犬马”,而是把她看成“琴书”,是“琴书待之”,就是说高级的精神上欣赏的东西。而一般女子所写的女性文学,也常常有女子的口吻。

蔡琰,我认为是中国女诗人里面很了不起的。她所写的都是她作为妇女的生活,她的一生、她的结婚、她丈夫的死、她的守寡、她的回家,她被匈奴人俘虏,跟匈奴人结婚,生下两个儿子,后来曹操又把她接回来了,跟儿子离别,回来后曹操给她另外找个丈夫,这个丈夫还犯了法。她所有的都是她作为一个女子的不幸,但是她所有的声气口吻完全是男子气概,真实反映了当时的乱离。

我们说杜甫是一个集大成的作者,他继承了反映血淋淋现实的一方面。我们介绍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创作的时代背景,安禄山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起兵,那时的玄宗在骊山华清池。而杜甫在战乱之中要去探望他的妻子。那时他没敢把妻子带到长安来。“长安居,大不易”,那里物价贵。天宝十三载七八月之间,霖雨伤稼,雨下个不停,水把庄稼给淹了,粮食没有来得及收割,都发霉长芽了,这是杜甫诗里所写的。那个时候杨国忠做宰相,就从别的地方找来收成很好的粮食,拿给皇帝看,说虽然下雨,粮食不受损伤。而人民确实是在饥饿之中,杜甫写的诗说“城中斗米换衾裯”,一斗米你可以娶个妻子,因为没饭吃,人就这样不值钱。这都是杜甫当时生活的现实情况。他的妻子在陕西奉先,现在的陕西蒲城。安禄山起兵后,杜甫惦念家人,在这样饥饿的年岁,我的妻子儿女有饭吃吗?所以他就赴奉先,这首诗就是他一路上所写的。

个人感情跟伦理价值合一

我们把背景说明了,而且把反映现实的诗歌传统作了介绍。现在我们看看这首诗,他说“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杜甫的远祖杜预,在晋朝曾经带兵去伐东吴,给《左传》做过注解。《晋书》上有杜预的传记,说他是杜陵人,所以杜甫虽然在河南巩县出生,但他的远祖是杜陵人,而且杜甫在长安的时候,曾经在杜陵附近住过,所以“杜陵有布衣”,“布衣”代表什么呢?代表微贱的老百姓。就是说不是达官显宦,是一个贫穷的人。如果是达官显宦,他身上穿的就是丝绸了。“老大意转拙”,杜甫生在开元前一年,当时已经四十五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四十五,人生已经过了一大半。他说我已经“老大”了,可是我“老大意转拙”。中国人常常说人是老油条,你年岁大了,碰了很多钉子,你就学乖了,圆滑了。可不是完全如此,有的人啊,他就不是圆滑的人,老了也不改变。所以杜甫说,我“老大”以后,不但没有变得圆滑,而且我的心意,“转”是变,变得越来越“拙”了,就是越来越固执,所以“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怎么样“拙”?他说“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许身”说得真是非常好,就是你把你这一生、你的身体、你的生命许给谁了?我们说女子许给男子,是中国旧传统,因为女子在过去没有独立的性格。可是男子呢?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有的人许给金钱,为了追求金钱不择手段,不顾人格,名誉、性命、良心、道德都可以出卖。烈士为了得一个壮烈的名声,把自己牺牲了。那些喜欢夸耀权势的人,为了追求权力,把自己的一切都出卖掉。至于一般老百姓呢?就是为了谋求生活。这个“冯”字念píng,凭借。为了求生,有的时候就出卖自己。可是杜甫说把自己许给什么呢?“许身一何愚”,“一何”是加重语气,“何”是为什么,我把我的生命,怎么许得这么傻啊。为什么不许给财?为什么不许给名?名利兼收岂不好?可是我许给什么呢?是“窃比稷与契”。“窃”是私意,我私自这样想就是“窃”,“窃比”,别人不这么比我,我自己这么比自己,我把自己比作谁?“稷与契”。“契”是一个人名,“稷”也是一个人名。“稷”是周朝的祖先,在舜的时候,他教民稼穑,是中国农业耕种的始祖。这个“契”呢?是舜的时候,管理民事的人。所以“稷”“契”,一个是教民稼穑种田的,一个是掌管人民生活的。中国古代推崇两个人,一个是后稷,一个是夏禹。因为稷教人种田,使人们都有饭吃;禹治理洪水,使人民有可以居住的土地。有人这样说中国儒家,你读书人,凭什么比别的百工要高一级,就因为你要负担起天下的责任,所以儒家讲“人溺己溺,人饥己饥”。夏禹说我是负责治水的,如果有一个人被洪水淹死,那是我给他淹死的,因为我应该使他不要淹死。后稷说我是教民种粮食有饭吃,如果有一个人挨饿死了,那是我使他挨饿死的。这是以天下人民为自己的责任。杜甫说,我自己的许身真的是太傻了,我希望能做稷、契这样的人,所以只能说是“窃比”。人家哪把我看成稷、契,我一个落魄的、穷苦的、杜陵的野老,人家不看重我。可是我看重自己,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出像后稷、像契的事情,这是我的愿望。

杜甫之所以成为一个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胸襟是博大的,他可以把古今南北各种风格的诗融汇起来。可不只是如此,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他把个人感情跟伦理价值合一。一般人写伦理价值,满口仁义道德,行为呢?很多人心口不一。写自己的爱情很真实,谈伦理道德就不一样了。可杜甫是真的把他个人最真诚的感情跟伦理价值合一了,他真的有这样一份感情,不是空口说白话。杜甫是用一生来证明的。诗人当然是用文字来写诗,可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都不只用文字,而是用他的生命写他的诗篇,用他的生活实践他的诗篇,这样的感情才真的是从内心出来。屈原所写的忠爱不是空话,他最后殉身跳进汨罗江了。苏东坡有他的政治理想、人格理想,受到多少次迫害都没有改变。陶渊明是我不跟你们贪赃枉法,不跟你们同流合污,我自己付上了劳苦躬耕甚至乞食的代价。这些诗人之所以伟大,他们的诗篇之所以使我们感动,因为他们不只用文字写诗篇,他们是用生命写诗篇,用生活实践他们的诗篇。所以杜甫所写的“窃比稷与契”,不是口号教条。

他说我“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可是“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我们讲过,他“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他说我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是“居然成濩落”,“居然”是没有料到,我没有料到以我对国家人民的感情,就落到“濩落”的下场。“濩落”注解上说相当于“瓠落”。“瓠落”是什么意思呢?“瓠”字出于《庄子》,庄子讲哲学都是用寓言,他说楚人给了我一颗大瓠的种子,我种出一个大瓜,切开后做成瓢,这个瓢太大了,就“瓠落而无所容”。就是这个瓜结成了,但是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容纳它。“瓠落”形容大而不实用。所以杜甫就说,我没有想到我“窃比稷契”的理想,没有一个地方接受。所以“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我头上已经有了白发,所以是“白首”。“契阔”两字出自《诗经》,有很多解释,这首诗里是勤苦的意思。我现在四十多岁,满头白发,还是过着奔波劳苦贫贱的生活。

他说我永远也不改,“盖棺事则已”,除非有一天我死了,棺材盖盖在我身上,我平生要做的事情才算完。我只要有一口气在,永远不会放弃“致君尧舜”、“窃比稷契”的感情和志愿。杜甫说“盖棺事则已”,我突然间联想到元朝剧曲作者关汉卿,大家说他相当于中国的莎士比亚。关汉卿写了一个套曲叫做《不伏老》。他自命风流浪漫,他说“则除是阎王亲令唤”,除非是阎王亲自下命令呼唤我,“神鬼自来勾”,小鬼亲自来勾我,除非真的死了,你就是打折我的腿,打折我的手,我也改不了我平生攀花折柳的这一份“歹症候”。他也是“盖棺事则已”。司马迁说“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还没写有一种人对于风流浪漫宁可殉身,但是都是“盖棺事则已”。杜甫说等我死的那一天,我“致君尧舜”“窃比稷契”的感情跟理想才算完,我才能放下。只要我有一口气在,“此志常觊豁”,“此志”,我的理想,“觊”jì,跟“冀”通用,是希望的意思。“豁”是显达、开朗的意思。如果没有盖棺,我希望我的理想能够显达。

可是我的理想一直没有得到机会表现,所以就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饭吃,有安定的生活。可是我所看到的是什么?杜甫写这首诗的前一年,霖雨伤稼,老百姓没有饭吃,长安城的贵族还是“朱门酒肉臭”,所以“穷年忧黎元”。“穷年”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今年的困穷,就是这一年收成不好,是穷年、荒年。“黎元”是百姓,我不是为我自己忧虑,我所忧虑的是众多老百姓。二是尽、全的意思,“穷年”就是全年,我整年都为老百姓忧虑,忧虑我们的国家,怎么会落到这样的下场。

杜甫是在开元前一年出生的,在唐朝全盛时代。杜甫后来回想从前,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我记得当年开元全盛的日子,一个小县城里面就有一万户人家,就是社会很繁荣。他接着说“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那稻米好像流出油来,还有一种雪白的粟米,也是粮食。无论公家的还是私人的粮仓,“俱丰实”,都是装满了粮食。我亲眼看见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时代,怎么就堕落败坏到这样的田地!这是杜甫一直痛心的事,所以“叹息肠内热”,我就忍不住叹息,而且一想到这些心里就一阵发热。这是一种真实的、具体的感情。杜甫的诗难讲,如果大家麻木不仁,不关心国家、人民,只关心赚钱,就很难体会这一点。

蔡琰《悲愤诗》的影响

讲到这里我要回头再说一下,我们讲一个诗人,不只是看他的成就,还要把他放在整个诗歌历史之中,看一看他的继承和开拓。

这种反映人民生活困苦的诗歌,杜甫之前也有人写过。像蔡琰的《悲愤诗》,写一个女子一生的不幸遭遇。她曾经写到民间疾苦,战乱之中,“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匈奴的兵进来以后,把男子都杀死,把女子都抢走。

回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样的句子绝对不是美的句子,不是风花雪月的句子。李后主写亡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然是悲哀,可是李后主写得那么美。杜甫写的不是,杜甫是那么真诚,那么坦率,写最朴实最真诚的本质。这种写法其实有蔡琰《悲愤诗》的影响在里面。同样是反映民间疾苦,蔡琰所反映的是个人见闻,有几句写得非常感动人。

蔡琰不是被俘虏到匈奴了吗?她在匈奴结婚,生了两个儿子。曹操跟蔡琰的父亲是朋友,所以把蔡琰接回来了。她说“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邂逅”是偶然,“徼”是很幸运,侥幸我偶然碰到一个机会。“骨肉来迎己”,我在祖国的亲人要接我回去。“己得自解免”,我能够离开匈奴这样荒凉的地方,我是幸运。可是我要回去,就要“当复弃儿子”,把两个儿子都丢下。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我们说人类之间的关系,叫作伦理,有属于天理的伦理,有属于人为的伦理。父母跟子女,那是上天的伦理,是血统连在一起。夫妇是人伦,是后天的。母亲面对自己的儿子,天生的这种关系真是心连心,可是“念别无会期”。东汉不像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她说我离开了,两个儿子留在匈奴,永远没有见面的日子。“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存”是活,“亡”是死,不管是活是死,我们永远不能再见面了,所以我不忍心跟儿子告别。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儿子还很小,抱着我的脖子,问我,母亲你要上哪去?后面就是她儿子的话,说“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人家都说母亲要走,而且不会再回来了。“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母亲你平时这样爱我们,为什么现在不爱了?“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我现在还没有长成人呢,你怎么不顾念我就要走了呢?这是她儿子说的话。后面就是她自己说“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看到儿子跟我这样说,我真是五内都崩裂了。有人说“肠断”,有人说“心伤”,她说我所有内脏都破碎,我真的要发疯了,就是这种痛苦。所以“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她就跟儿子分别了,“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她说我不能不割断对儿子的留念。“遄征”,“遄”是快,我就赶快地,一天比一天走得远。“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中原到匈奴这样远,我什么时候再见到我的儿子!“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想到自己亲生的儿子,我的内心完全碎裂。你看,这不是风花雪月的东西,她说得并不美,但是这么诚恳这么真实。

那么就回来了,“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因为发生了战乱,家里最亲近的人都死了,亲戚熟人也都没了。“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不管内城外城都烧毁了,城郭变成荒山,院子里长满野草。“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大街小巷都是死人的尸骨。死的是谁?不知道,纵横在路上,没人给埋,没人给遮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出门看不到一个人,听不到人的声音,只听到豺狼在那里嚎叫。“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茕茕”是孤独的样子,我这么孤独,对着“孤景”,“景”通“影”。我认识的人都死了,陪伴我的只有我的影子。所以“怛咤糜肝肺”,“怛咤”是叹息,我真是悲哀叹息,觉得肝肠心肺都在悲哀之中腐烂。

我们说诗里面所写的女性,都是对于爱情的期待,对于爱情的奉献,而女性词人呢,也希望得到男子的爱情。李清照也说,我买来一朵花,“云鬓斜簪”,就把这朵花斜插在我的头发上。为什么“云鬓斜簪”?为的是“徒要教郎比并看”,给我丈夫看的,到底是我更美还是花更美。所以男子所写的女子,最重要的是爱情,女子所写的也是如此。可是蔡琰所写的,是一个妇女的种种挫伤与不幸,而且以这么诚挚的态度写出来。我写的就是这样血淋淋的,也许有人以为丑陋,但这是真诚的,使人感动的。

杜甫的继承和开拓

我们说了,魏晋南北朝那个阶段的人不怎么写血淋淋的现实,陶渊明经过东晋的战乱,没有一首诗写血淋淋的现实。宋齐梁陈那些小国,喜欢写歌舞、宴乐,女性的耽溺、淫靡。经过这个阶段,杜甫返回来继承了建安风骨,写出这样写实的诗篇。而杜甫跟蔡琰还有一点不同,蔡琰所写的是个人。一般说来,我们寻常人,都是写个人的感情才会真诚,因为是我们自己的悲欢离合,与我们切身相关,所以写得动人。可是杜甫,他之所以在中国诗歌里算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他个人的感情与中国伦理道德的感情,恰好是合一的。杜甫所写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穷年忧黎元”,我为百姓而哀伤。中国诗歌有这么一个传统,不是只写风花雪月的,所以可以写出这样不美丽而感动人的诗句。

可是我们也讲过,杜甫那个时代就已经是“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所以他说“取笑同学翁”。杜甫要“忧黎元”,人家就取笑他,你这人真是傻,你怎么落到这样的下场?这里的“取笑同学翁”,不是说杜甫取笑他的同学,是说年轻的时候一起读书的人,也许一起参加过开元二十三年的科举考试,也许一同参加过天宝六载的特科考试,人家现在都有了高官厚禄,所以取笑他,是他被同学翁取笑。这就是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哪里。有的人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所以他把他的价值建立在周围事物上,建立在物质享受上,他是追求外表的。很少有人能够战胜这一切,只有真正认识自己的品格、价值、心灵,才能够坚持得住。这也是陶渊明说的,陶渊明虽然不反映社会现实,可是他心里所蕴藏的都是看到现实后的悲哀。陶渊明说“知音苟不存”,你们不了解我为什么这样子,没有一个知己存在,他又说“已矣何所悲”,那也就算了,我不为此悲哀。

真正认识自己价值的人,才能够战胜这一切,真正完成自己。所以苏东坡被关在监狱里,几乎被杀死,被贬到海南,他给朋友写信,说你们不要为我的不幸同情我可怜我,如果我像平常人一样,遇到挫折就悲哀、忧虑,那我跟不读书、不学道的人有什么分别?他说我现在一切的得失、穷达都不在乎。所以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中国儒家跟道家结合所追求的人格理想。

那么杜甫也说了,虽然“取笑同学翁”,但是我“浩歌弥激烈”。“浩歌”,浩者,是激昂慷慨的意思。关于诗歌,古人常说“歌呼吟啸”。“吟”,也许是自己作的诗,也许是别人作的诗。“啸”呢?就是有声无字,心里有一种郁闷之气,就大声叫一番。所以他说“浩歌弥激烈”,我虽然被同学翁取笑,但是我激昂慷慨的感情更加强烈了,因为看到穷年、黎元的情况。

后面转折了,难道我果然是傻瓜吗?“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我难道没有江海志?“江海”就是隐逸,离开朝廷到山野中去。“志”是理想。“非无”,我不是没有。难道我没有一个逍遥自在的隐居理想?“江海志”怎么样?“江海志”就是“潇洒送日月”。你为什么为黎元忧愁?只要吃饱穿暖,你可以游山玩水,岂不逍遥?“送日月”,就这么安安稳稳过日子,把一天天送过去,不需要有理想。

接下来再转回来,“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可是我遇见一个尧舜君。他所说的尧舜君是谁?就是玄宗。杜甫是生在开元前一年,玄宗即位时他两岁,所以杜甫是随着玄宗的开元年月长大,而玄宗的“开元之治”比美“贞观”。所以杜甫怀念开元的日子,我看到过玄宗本来是个好皇帝,我怎么能够眼看他就这样败坏下去,所以“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我不忍心永远辞别朝廷,再也不关心国家。那么,我舍不得离开朝廷,朝廷要不要我呢?

杜甫接着说“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国家很可能不要我。“当今”是现在,“廊庙”指朝廷,皇帝带着大臣聚会的地方就是廊庙。“具”是才具,有才干的人。“构”是构造、建筑,“厦”,大厦,伟大的建筑物,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大的建筑物,现在朝廷上那些有才干的人,他们要建立这个国家,“岂云缺”,哪里是缺少材料?不是没有盖房子的材料,不需要我这个杜陵的布衣野老。“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当栋梁之材的人多得不得了,哪里缺我杜甫?

可是人家不要我,我为什么还舍不得呢?为什么还“不忍便永诀”?因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葵”是葵花,“藿”是一种豆类,他说因为我的本性,如同豆藿和葵花,总是“倾太阳”,叶子跟花总是倾向太阳。你要知道,作诗要传达一种感发的力量。怎么传达出来呢?用字。“倾”是倾向的意思,如果不用“倾”,用“向”,“葵藿向太阳”,意思一点没改变,可“向”字的力量小,“倾”里面有一种倾向的力量,有一种动力,比“向”字有力量。我跟葵花、豆藿一样,我的感情是爱我的国家跟朝廷。“物性固莫夺”,“物性”,物之本性,你把葵花放花盆里,给它转个方向,明天它又转过去了,这就是“物性”,物之本性。“固莫夺”,没有力量能够强使改变。在中国古代,“夺”特指把人的志意改变。《论语》上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在千军万马之中,你要把首领俘虏,这都不是件困难的事,只要你真的勇敢有武力。可是“匹夫不可夺志也”,我作为一个正常的匹夫,我内心的志意不是你可以改变的。所以强力使一个人的志愿改变,就叫“夺志”。杜甫说我是“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我天生物性就如此,没有一个力量能够使我改变。这一大段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志愿。(未完待续)

本系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编号:18@ZH026)的成果之一。

标签:

推荐阅读

全球动态:许身诗篇,心系黎元杜甫的集大成是怎么形成的(之三)

许身诗篇,心系黎元杜甫的集大成是怎么形成的(之三)(2023-06-02)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经典引读叶嘉莹讲

对话丘成桐

对话丘成桐(2023-06-02)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特别报道本报记者雷琨、张博令谈子女教育《新华每日电讯》我

“没有天才,只有苦工” 全球独家

“没有天才,只有苦工”(2023-06-02)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特别报道本报记者王京雪当丘成桐先生说,他...

热推荐:“港车北上”开始接受申请

“港车北上”开始接受申请(2023-06-02)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新华关注·各地据新华社香港 广州6月1日...

88年 一场不变的“旅行”_天天看热讯

88年前,怀揣着抗日救亡梦想的“新安旅行团”踏上征途。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食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