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世界滚动:为大地问诊把脉,有种无法言说的幸福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陈炎辉

  • 2023-04-25 05:53:54 来源:光明日报

【青春之我】

人要体检、要治病,土地也要。


(资料图片)

土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土质、水分、孔隙……每一个微小差别,都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若一块土地发了病、遭了灾,那可不得了,它得揪紧多少家庭的心。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对这一点体会很深。

每当我穿梭在田间地头采土样,身边总有伯伯姆姆们“上下打量”我。

他们无法完全信任一个戴着眼镜的“小年轻”要在他们的土地里施肥洒剂,因为土地就是他们的根。

有的时候,从事土壤污染与防治研究的我,无法向他们完全吐露实情。

谁愿意相信自家的土壤受到了污染呢?

2019年,我赴福建某地进行受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当地以酸性土壤为主,有些地区的土层污染物本底值比较高。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污染物慢慢被活化游离至表面,致使当地时有出现农产品污染物超标的现象。

尽管土壤污染防治不应成为“闻之色变”的话题,但看到农民脸上焦急的神色,我还是会笑着告诉他们:“没事儿!按我说的,能种更多更好的稻子!”

事实也如此,我们研发土壤改良剂的主要目的是修复受污染土壤,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这一点微小的变化,还不足以彻底打消农户们的疑虑。

为了获得农民的信任,我常常像个“尾巴”一般跟在他们后头,坐在田埂上拉家常,向他们了解哪个季节收成好、哪种作物更好卖。

在和农户们的谈天中,我总结出了修复土壤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时间节点。

冬收后,只要赶在农户们插上新一轮秧苗前,把土壤改良剂洒在地里,随着春耕翻土,改良剂就能发挥更大作用。改良剂不直接作用于农作物,农户们对它的不信任程度也会减轻。

土壤修复无法立竿见影,需要久久为功。年复一年,修复工作与农业生产就这样互相为伴、互动共进。

然而有一年,气温变化过快过大,农户们早早插上了秧。修复工作不好开展了,我一时不知该如何说服老乡们。“他们能信任我,让我在插满秧的田里继续进行修复工作吗?”我心里直打鼓。

“陈老师你来了哇!今年还洒药吗?”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似乎早知我要来,甚至主动向我请教这次应该怎么施用改良剂,还和我分享去年的收成变化。

从前,他们总同我说“你费这么大力气,图什么”,这次他们却告诉我“我们知道你是为我们好的”。

在土壤污染防治这条路上,我走了十余年,听过许多不理解的声音、遇过许多难以迅速解决的问题,也收获过无数的感动,我始终满怀信心。因为我知道,我与农民的心都系于土地,我和农民的心始终连在一起,这是我为土地问诊把脉感受到的最大幸福。

(本报记者殷泽昊、通讯员陈涟漪采访整理)

(本期选题支持 陈鹏)(殷泽昊 本报通讯员 陈涟漪)

标签:

推荐阅读

天天新动态:真正的因材施教,不仅发生在学校,更要首先发生在家庭中——对待孩子的成长,请顺其自然

【专家访谈】  “双减”实行一年多以来,学校作业少了,课后服务活动更丰富了,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有...

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与媒体论坛举办 焦点

本报杭州4月24日电(记者陈雪)4月24日下午,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与媒体论坛举办。

世界速读:多元技术助力出版服务创新发展——数字阅读为文化消费提供新选择

【聚焦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  4月24日,在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数字阅读分论坛暨第九届数字阅读年会举

全球今亮点!新华全媒+丨深、新、广——来自“走向世界的中国航天”展览全景解读

在蔚蓝色“星辰大海”的包围下,细数中国航天辉煌成就,来一场虚拟的宇宙探索之旅…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食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