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无人机侦察排的逐梦“航线”

  • 2022-04-15 07:39:19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无人机侦察排的逐梦“航线”

第74集团军某旅无人机侦察排组织专业训练。曹在付摄

发射架上,一架无人机准备完毕,等待发射指令。

透过观察窗,中士苏峥在无人机车内注视着这一切。那一刻,他清晰听到了自己心跳加速的声音。

“点火!”指挥员一声令下,无人机腾空而起,拖着尾焰向天空呼啸而去。看着无人机飞上云层,这位第74集团军某旅无人机侦察排班长,心情格外激动。

“报告飞行数据!”电台传来声音,苏峥的视线很快回到屏幕上。作为飞控手,他要实时关注飞行数据,与战友密切协同,精准控制无人机按照设定的航线飞行,去捕捉一个个目标。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全排的协同。苏峥操控无人机飞行,中士曾凡圳负责寻找目标,二级上士吴帅将战场画面汇编成侦察情报上传……一次飞行,每个人都像上紧了发条。

屏幕上,无人机实时回传的画面清晰可见。步兵冲锋,工兵破障,火炮怒吼……这些场景,让苏峥想起了多年前的自己——那个扛着重机枪在演习场上冲锋的新兵。

5年前,新一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向“脖子以下”深入推进。苏峥怀揣着“成为无人机飞行员”的梦想转岗而来,开启了逐梦之旅。

5年过去了,他和战友们一起放飞多型无人机,一路成长为班长骨干。回想起转型经历,苏峥感到梦想照进了现实。

视线再次回到电脑屏幕,红色的飞行航线十分显眼:从起点连向目标区,曲折蜿蜒,正如苏峥和战友们的一路成长,有转岗的艰辛、实飞的喜悦……

这条航线,见证了一群官兵的青春梦想,记录了一个新型作战单元的成长跨越。

想当特种兵的人,操作起了无人机

与苏峥经历相似,无人机侦察排的战友们都是转岗而来,排长冯旸也是一样。

看着电视剧《我是特种兵》入伍的冯旸,心底一直有个成为特种兵的梦想。从战士到军校学员,冯旸数次与梦想擦肩而过。

“当不了特种兵,也要把自己当特种兵练。”有段时间,冯旸早起负重长跑,晚上加班练单杠,3个月瘦了7.5公斤。新排长集训,刻苦训练的他以总分第一的成绩结业。分配下连时,冯旸坚持要到侦察营,因为“侦察兵也算特种兵”。

原以为会在侦察营一直干下去,冯旸没想到,一年后就收到了换岗意向征求通知。当时,无人机侦察排缺排长,营连领导看到冯旸素质不错,有意向让他担任这一职务。

和冯旸相似,下士黄志鹏同样怀揣着“要当特种兵”的梦想来到侦察营。

5年前,黄志鹏乘坐的那趟运送新兵的军列上,征兵干部问:“有没有想当特种兵的?”“有!”黄志鹏第一个举手。他的父亲是一名老侦察兵,从小听着侦察兵的故事长大,黄志鹏希望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孤胆闯敌阵”的英雄。

因为这次举手,黄志鹏来到了侦察营成为一名侦察员。就在那一年,部队调整改革深入推进,无人机侦察排应运而生,黄志鹏下连没多久就被转了岗。

即便过去了1000多个日夜,黄志鹏依旧清晰记得转岗时的场景。那是一个月色皎洁的晚上,点名时,连长宣布了无人机排人员名单。听到自己的名字,黄志鹏心里咯噔一下。面对未知的岗位,一种惊讶、不安的情绪在心头蔓延。

和黄志鹏不同,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三级军士长张柳华满心期待。这位当过炊事班长、干过坦克车长和炮手的老兵,对转岗经历有切身感悟:“赶上改革大潮,转岗是一种幸运。”

就这样,一群看似不相关的人聚在了一起,组成了全旅第一个无人机排。

很快,中士苏峥发现了大家的共同之处:心怀梦想。第一次排务会上,大家畅谈无人机排的发展。虽然都没有相关专业经历,不少人连无人机都没有见过,但这群年轻官兵很快达成了共识:一定让无人机从他们手中飞起来。

那天,苏峥特意改了一个微信名:“梦境飞行者”。

无人机起飞的画面,成为最美风景

转岗后,苏峥本以为已经来到了无人机起飞的“跑道”,却发现根本看不到“起跑线”。

最初的日子里,一切都是空白。无人机排不具备展开相关课目训练的条件,只能暂时跟训武装侦察专业。攀登、滑降、格斗……那段时间,他们一边跟着侦察营战友训练,一边为新专业的“起飞”蓄力。没有专家技术指导,学习过程格外吃力。书本上的专业理论和各种公式,一度让苏峥觉得“像在啃硬骨头”。

在坚持中,他们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某型无人机列装,上级组织无人机专业集训……苏峥形容“就像长途跋涉遇到了补给站”,战友周雄健则感到“既忐忑又兴奋”。这位二级上士坦言:“忐忑是因为自身实力弱、有压力,兴奋是因为我们终于有武装自己头脑的机会了!”

集训开始,智能、技能、体能等考验扑面而来。理论课堂上,空气动力学、机械结构等十多门课程需要掌握;实操环节,机体上每个螺丝都有紧固标准;启动无人机车,需要协力搬运近150公斤的发动机……

面对挑战,周雄健和战友们适应得并不轻松。机体安装,他们耗时比其他单位长;飞行航线规划,他们打错指令挨了批评……

集训队第一次考试,他们的成绩倒数第二。成绩出来当天,每个人都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失落的情绪迅速蔓延。这时,三级军士长张柳华主动站出来和大家谈心。“这是我们必须迈过去的坎。”这位有着16年军龄的老兵,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蛋从外面破开会被吃掉,从里面啄开才可能是只鹰,我们的无人机是鹰。”

那天,全排官兵想明白了一个事实:这场战斗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当晚,周雄健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付出,总会有收获!”并配了一张凌晨5点半的闹钟图片。

他们踏上了和自己较劲的路。早上5点半起床,夜里12点前不上床。学理论,拿着笔记本追着教员问;上实操,别人休息他们还在训练。为了提升技能水平,二级上士周雄健拜兄弟部队一位上等兵为师,他从没觉得难为情:“学不会才真正丢脸。”

集训结业考核,轮到他们作业时已是正午。顶着烈日,他们占领展开阵地,进行目标侦察。组装无人机时,下士黄志鹏躺在地上紧固螺丝,汗水湿透了一片……最终,他们分组协作、密切配合,取得了集训队第二名成绩。

从倒数第二名到正数第二名,成绩的逆袭让这群年轻人兴奋,也让他们更加相信:最美的风景,永远在不断攀登的路上。

如今,苏峥已记不清多少次放飞无人机了,但他始终记得无人机第一次从他们手中飞上天空的场景。

那天,苏峥和战友们凌晨4点起床,准备器材、设置场地、调试设备,一切就绪时,天光已经大亮。所有人忘掉疲惫,紧张地等待着点火口令。

“点火!”无人机一跃而出,驰翔天际,掠出一道美妙的弧线。

那个画面,成为他们记忆中的最美风景。

飞向广阔的天空,实现新的梦想

前不久,旅里举办“打赢先锋”颁奖晚会,苏峥作为练兵备战先进代表接受表彰。

站在领奖台中央,聚光灯打在脸上,掌声在耳畔响起。接过鲜花和奖杯,苏峥的耳边回响着那句颁奖词:“打造战场天眼,腾飞侦察利刃……”

品味着这句颁奖词,这位与无人机排共同成长的班长,越发感觉到使命的荣光。

去年实兵对抗演习,他们操控的无人侦察机多次成功深入“敌”后,得到了演习导演组的表扬……

演训一线的新风景,是无人机侦察排一笔一画绘就的。这几年他们从零开始积累飞行资料,梳理形成了一套训练体系和100多条使用规范,填补了旅无人机操作使用的空白。如今,在无人机专业训练场上,航电检查、模拟实飞等分岗位分模块的专攻精练已成常态。

“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说起这几年从一片空白到自训自管的变化,苏峥由衷感到,随着新装备不断列装,无人机侦察排正在加速成长。

这种“加速成长”,同样体现在每一位战友身上。

每次经过旅机关,周雄健都会忍不住向荣誉墙多看两眼。这面墙有16个席位,无人机排3人上榜,周雄健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来到排里之前,周雄健因为违规作业挨了处分。那段时间,周雄健心灰意冷,甚至有些自暴自弃。来到无人机侦察排后,干部骨干们常常为他加油打气。

面对战友的信任和鼓励,周雄健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改变。”一年后,他在上级无人机比武中大显身手,夺得“金牌操作手”奖牌,登上了旅荣誉墙。

去年,周雄健服役满8年,原本打算退役的他选择留了下来:“无人机排改变了我,重新点燃了我的梦想,我必须为新的梦想再做点什么。”

一次次驾驭无人机飞向广阔的天空,这群年轻人也在实现着自己新的梦想。

如今,排长冯旸的“特战梦”已升级为“无人机梦”。去年年底,旅里组织教学法比武,冯旸带着无人机战术运用的最新成果走向考场,得到了考核组的一致好评。因为各方面表现优异,冯旸被评为“四有”优秀军官。

比起个人的荣誉,让冯旸自豪的是这样一份数据:近年来,无人机排11人获得旅以上比武集训名次,9人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2人被评为战区陆军“爱军精武标兵”。

一个个荣誉,见证着无人机侦察排的逐梦“航线”。

每天,冯旸和战友们天不亮就出发,返回营地时已是夜幕。深夜,无人机侦察排的学习室依然灯火通明……

地图板上,一条飞行航线格外引人注目——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更广的天空、更新的梦想。

新变化带来新视野

■第74集团军某旅加榴炮一连连长 匡 炯

无人机是火炮的眼睛,看得准、追得快。

前不久,我们参加跨区实弹射击演练。演练开始前,考核组临机调整了目标位置。“找不到目标怎么打?”我急得直挠头。这时,只见无人机直奔天空而去,很快传回了目标信息。指挥所一声令下,一门门战炮火力全开,以雷霆之势直奔目标。

无人机为我们带来了全新视野。过去没有无人机,我们的传统侦察大多在陆地单一平面展开,不仅“看不远”,而且“看不清”。一次实弹演习,射击场地从内陆山地转换至濒海岸滩。面对大雾,我们的一些传统侦察手段不好使了。这时指挥所果断下令,无人机很快凌空,没过多久,“敌情”信息便实时传送到群指挥车,紧接着“敌”装甲目标悉数被炮火摧毁。

有了无人机,信息精准度提高、目标捕捉时间加快,更有利于我们发挥最佳的射击效能。

(本报特约记者 程锡南整理)

新岗位书写新精彩

■第74集团军某旅无人机侦察排副班长 邓永平

来到无人机排之前,我是一名炮兵,在多项比武竞赛上名列前茅,是干部骨干眼中的一把好手。

部队调整改革后,一纸命令让我转岗成了一名无人机操作手。面对新起点,说实话我心里有点“慌”。刚到排里那会儿,理论学不通、操作练不会,看着无人机只能干着急。我发现,想成为新型作战力量的一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那段时间,我成天拿着笔记本请教专业技术能手,对照训练教材和使用手册刻苦训练,渐渐追赶了上来。前年参加战区陆军组织的无人机专业比武竞赛,我还获得“金牌操作手”的荣誉。

转型,并不意味着成长之路的断裂。面对未来,我相信:只要敢于迎接挑战,就一定能在新岗位上书写更多新精彩。

(本报特约记者 程锡南、通讯员 王正凯整理)(■韩超军 黄彬彬 符子良 本报特约记者 程锡南)

标签:

推荐阅读

无人机侦察排的逐梦“航线”

发射架上,一架无人机准备完毕,等待发射指令。

答好新考卷,要有新本领

这位第74集团军某旅无人机侦察排排长,刚刚受领了一项新任务。

联马团评估组以中国军人为主开展综合能力评估

本报讯李云钢、谭奕报道近日,联马团东战区组建评估组,对各维和分队进行军事行动能力评估,检验各分队...

增强安全意识 筑牢思想防线

第81集团军某旅用“身边事儿”开展警示教育本报讯蔡济阳、张利鹏报道在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

海军第40批护航编队成功为3艘渔船护航,渔船船员纷纷表达感谢与祝福——“中国海军伴我放心远航”

海天相连处,一艘战舰正劈波斩浪,护卫同一公司的3艘渔船一路航行。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食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