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论点摘编
“汉语哲学”论纲:本源思想、论域与方法
孙向晨在《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撰文指出,对于人类共同的普遍关切,不同的语言世界会有不同的本源性思想资源加以回应。建基于汉语之上的哲学理应深入思考在此语言世界中所形成的普遍关切。不少学者开始使用“汉语哲学”这个概念,并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与“中国哲学”不同的范式与概念。“汉语哲学”问题的提出与表达直接涉及汉语世界的精神结构、汉语概念的构成以及汉语本身的特质与规律。这是一种哲学上的“范式转换”。在这个意义上,从普遍性问题、本源性思想、规范性建构三个层面来梳理“汉语哲学”的理论框架,意在突出“汉语哲学”的原创性、规范性、开放性、未来性、世界性等特征。
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哲学阐释
王邵军在《哲学研究》2021年第12期撰文指出,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源头,根据形式质料说和人的活动的三分法,赋予实践活动以价值内涵,认为城邦公民可以在政治生活中获得“次好”的幸福。作为现代实践哲学的奠基者,马克思把实践看作人的存在方式,将亚里士多德贬低的劳动赋予实践的意义,认为人所追求的终极价值——“最好”的幸福就在劳动之中,劳动是幸福的源泉。马克思通过劳动范畴完成了理论、实践与制作的整合工作,从而打通了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价值世界和经验世界。这不仅在劳动中确立了人的幸福的内在规定性,而且从存在论的根基上取消了实践哲学只为精英服务的可能性。当今时代,秉持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有利于突破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狭隘视域,有利于推进人民幸福的真正实现。
唯物史观价值取向当代建构的路径
陈新夏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撰文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不仅包含着科学的社会历史认识,也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唯物史观不仅应当提供历史观层面的科学认识,站在社会历史认识的制高点,而且应当提供历史观层面的优秀价值取向,站在社会道义的制高点。为此,就要求在唯物史观中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唯物史观价值取向当代建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确定其建构路径,这一建构路径一要体现在唯物史观变革内容上,阐明唯物史观对历史上优秀价值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二要体现在唯物史观历史演变上,阐明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在唯物史观演变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的变化;三要体现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确立为唯物史观理论的基本价值维度。
标签:
“汉语哲学”论纲本源思想、论域与方法孙向晨在《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撰文指出,对于人类共同的...
新华社伦敦2月13日电(记者张薇)利物浦13日在风雨交加的比赛中1:0小胜伯恩利,继续对英超“领头羊”曼...
新华网北京2月14日电室外,大雪纷飞;室内,热火朝天。
2月13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迎来降雪。
春节刚过,一份特别的暖心年货跨越4000多公里,被送到风雪边关——陆军某边防旅长白山天池哨所。